1:.意境
通過園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賞者觸景生情產生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
歷史溯源
在中國文化土壤上孕育出來的園林藝術,同中國的文學、繪畫有密切的關系。園林意境這個概念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東晉到唐宋年間。當時的文藝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現了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游記。園林創作也發生了轉折,從以建筑為主體轉向以自然山水為主體;以夸富尚奇轉向以文化素養的自然流露為設計園林的指導思想,因而產生了園林意境問題。如東晉簡文帝入華林園,對隨行的人說:“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間想”,可以說已領略到園林意境了。
園林意境創始時代的代表人物,如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淵明、王羲之、謝靈運、孔稚圭到唐宋時期的王維、柳宗元、白居易、歐陽修等人既是文學家、藝術家,又是園林創作者或風景開發者。陶淵明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去體現恬淡的意境。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所經營的輞川別業,充滿了詩情畫意。
以后元、明、清的園林創作大師如倪云林、計成、石濤、張漣、李漁等人都集詩、畫、園林諸方面高度文藝修養于一身,發展了園林意境創作的傳統,力創新意,作出了很大貢獻。
園林意境特征
園林是自然的一個空間境域,與文學、繪畫有相異之處。園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綜合關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發的境域事物之外,給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當客觀的自然境域與人的主觀情意相統一、相激發時,才產生園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闡明:
園林是一個真實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隨著時間而演替變化。這種時序的變化,園林上稱“季相”變化;朝暮的變化,稱“時相”變化;陰晴風雨霜雪煙云的變化,稱“氣象”變化;有生命植物的變化,稱“齡相”變化;還有物候變化等。這些都使產生意境的條件隨之不斷變化。
在意境的變化中,要以最佳狀態而又有一定出現頻率的情景為意境主題。最佳狀態的出現是短暫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園冶》中所謂“一鑒能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揚州的“四橋煙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節、時間和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才是充分發揮其感染力的最佳狀態。這些主題意境最佳狀態的出現,從時間來說雖然短暫,但受到千秋贊賞。
中國園林藝術是自然環境、建筑、詩、畫、楹聯、雕塑等多種藝術的綜合。園林意境產生于園林境域的綜合藝術效果,給予游賞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喚起以往經歷的記憶聯想,產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園林都具備意境,更不是隨時隨地都具備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尋味,引興成趣和深刻懷念。所以意境是中國千余年來園林設計的名師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國園林具有世界影響的內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