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用戶來說所能看到的和所能做的都一樣,并且雖然發生事件的原因不同但返回的結果基本類似,那么為什么還要給他那么多種反饋呢?于是我們把表現和處理一致的反饋進一步的歸并為更為概略的情況:
這樣一來,問題看起來變少了,世界也清凈了。對于正常的用戶來說,其實不需要去管后廚發生了什么大事件,只要知道魚沒有了就足夠做下一步決定了,因為這是預期中可能出現的意外之一。
在這個例子中,原本的各種反饋都是自然的描述,都沒有錯,也沒有什么問題,但是事實上它們有些多余,甚至有可能好心辦壞事,說的太多反而容易讓用戶浮想聯翩,產生額外的預期,引發不必要的不安全感和多余的思考。將多個表現和處理一致的反饋以相同的,常見于預期的方式呈現,可以減少用戶所遇到的事件種類,減少思維負擔。“多說多錯”,這句話雖然比較灰色,不過這個例子里確是有些這樣的味道。自然任務原則把已經是自然表述反饋進一步控制在用戶的預期之內,避免節外生枝。
案例2. 關閉一個提示氣泡。
有一個包含操作的提示氣泡,由于它的重要性不能使用自動消失的方式,我們需要提供一個“關閉按鈕”,而由于任務特點,它被關閉之后便不能再出現。我們這時有三個候選方案:文字連接“關閉”、文字連接“不再提示”、代表關閉的圖標“×”。
這三個候選方案都像大自然一樣自然,看似用哪一個都無所謂,可是我們糾結了很久之后,選擇了最啰嗦的方案——文字連接“不再提示”。
我們先看看這個理想中的小小的任務流程:
其中,我們希望用戶閱讀氣泡里的提示,我們還希望用戶對氣泡以后不再出現的特性有預期。那么回過頭來看看三個候選方案,“關閉”的文字和圖標真的太自然了,這個世界上如此的使用方法遍地都是,一個不小心就會踩到一例,自然到用戶可能順手就點擊了下去,于是他將會錯過我們的兩個希望,那么今后將碰到更多的麻煩。如果使用“不再提示”的文字,用戶會因為特殊的“不再”兩個字而停頓那么一下,這個簡單而且沒有太多負擔的停頓就足夠他意識到這個提示的重要性了,那么他完成我們的兩個希望的幾率會非常高,我們也會很滿意于用比較自然的描述就達到我們不自然的目的。
就像吃飯時最后一個意外一樣,在太自然的環境中用戶容易錯過一些東西,我們在適當的時候要通過合適的自然描述促使用戶自然地產生預期、自然地生成任務。強迫總是不愉悅的,這也是利用自然描述的一個進階處理。這像是在節外生枝,但在特定的場景下的確是必要的,當然要生的自然才可以。
這個例子和死貓在《多按鈕共存》中提到的關于按鈕鏈接化的例子可以放在一起理解。
上面兩個例子是在自然描述的基礎上的進行的自然任務,和前面說的一樣,自然描述的應用是基于語義和場景的,自然任務的應用是基于場景和任務的,對于特定的場景和任務,選擇自然描述也要自然而然、通俗易懂、符合預期,常常可以很好的控制和引導任務場景的發展。
自然的原則,在自然描述完成之后還在進一步發生著,這的確是一個很小的東西,從這個小東西看開去,以小見大舉一反三,很多交互技巧其實都是這個原理,說到底就是道法自然。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