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圭建筑師Eladio Dieste(艾拉迪歐.迪斯特)的建筑看上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他的建筑總是和諸如“紅磚、大跨、直紋扭曲面、低成本”等具有完全相反意向的關鍵詞聯系在一起,將材料、結構和形式自然的融合。和我們平常所看見的建筑以及和我們所設計的建筑完全不同,紅磚和水泥的結合具有了良好的結構性能,既是結構同時也是維護,不僅具有極強的建筑表現力,采光通風保暖問題也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文字來自:張映頔)
埃拉迪歐工人基督教堂 (The Church of Christ the Worker in Atlantida)是Eladio Dieste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波浪起伏的巨大體量在南美洲陽光下深深的影子讓人感受到建筑的巨大力量。這也是迪斯特的第一個建筑作品。這個作品形式簡單,構造邏輯樸素。值得指出的是盡管其結構體系和我們普通的簡支梁體系類似,Eladio Dieste卻使用了兩片呈波浪狀的直紋扭曲面支撐起了大跨度無梁拱頂。
Eladio Dieste根據烏拉圭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和傳統工藝,在他的許多建筑中都選擇了使用紅磚。他認為新材料并不一定要取代多年來一直高效實用的傳統材料。同時由于烏拉圭自1726年就成為西班牙殖民地,迪斯特也受到了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古老技術“加泰羅尼亞拱”的影響,而這種技術正是由極薄的磚所構成。
Eladio Dieste認為磚具有一種工程師的可塑性,并且具有馬賽克式的可并貼的魅力。這種小體量砌塊可以厚重,也可以極薄,可以形成任何“有機形式”。他這樣描述自己的作品“現在距離我開始建筑磚造結構已經超過了四十年。在作品完成后的最近這些年以來,我們確認合理的且經濟的技術已被找到,并允許最終作品達到任何一個使用磚構造之人所知道的極限品質。并非被廣泛了解的是,磚塊可以比最好的混凝土有較高的抵抗力,而且混凝土與砂漿無法像窯燒泥土一般,可以制成輕質構件,所以,輕結構不可能以鋼筋混凝土來完成。待會我們所敘述的建筑方法允許其建筑速度與預制相類似,但僅需要較少的設備與相似的勞工。”
工人救世主教堂的建造邏輯十分樸素。該教堂主要是聽不倒的大空間,呈矩形,有兩面東西向的平行墻支撐屋頂。墻體在地面標高為直線,隨著高度的增加,逐漸變成正弦曲線。這樣的設計和建造是分不開的,因為它的直紋扭曲面沒有辦法在一張平面圖上進行表達。最初的設計只是大略的意向和基本的控制線,建筑隨著施工的不斷進行而最終完成。
教堂實用性和精神性的二重需求使得建筑必須解決跨度和高度兩方面的問題。然而一面普通的磚墻,當達到一定高度時,自身的強度和穩固度將會降低。一片薄板的自身穩定性遠遠不如折板或正弦波板,薄板很難直立,若對長度和高度都有一定需求時,勢必增加墻身厚度或者外部再進行支撐來滿足墻身的強度要求;而折板或正弦波板可以在墻身極薄的情況下,不依靠任何支持立起來,并且能很好地抵抗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做到了輕、薄并且自足。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