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蔭仕女圖》是中國人自己創作的最早的油畫作品,為西洋畫師的弟子所做。 油畫,是公認的西方美術繪畫品種,但它的本源,實出于亞洲。在阿富汗巴米揚山區的洞窟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創作于公元650年左右的油彩壁畫,而西方將油與顏料結合,則是13世紀以后的事了。 油畫從東方傳到西方,再傳回東方,在這個輪回中,北京地位獨特。 1600年,利瑪竇來京傳教,為得到皇帝的批準,便將三幅個人作品進獻給明神宗,它們是北京城最早的油畫。1605年,利瑪竇在宣武門內建了一個小經堂,這三幅作品便供奉于此。 明清兩代,北京和廣州是最吸引西方傳教士的兩個城市,傳教士們帶來了西方的科技,也帶來了油畫,遂使北京成了傳播西方美術的橋頭堡。 讓利瑪竇失望的是,明代皇帝對油畫興趣不大,直到清乾隆時,情況才得以改觀,意大利人郎世寧、潘廷章,法國人王致誠等先后被聘為宮廷畫師。乾隆兩次平定準噶爾叛亂,為紀念這一不世功勛,他讓西洋畫家們創作了大型歷史紀實組畫《平定西域戰圖冊》,并在法國雕成銅板,印了200張,全部工程歷時11年??吹匠善泛?,乾隆大為滿意,從此對西方繪畫至為推崇,并要求從“包衣”(家奴)中,挑選聰明的小孩來跟傳教士們學畫。 據記載,這些學習西方油畫的包衣子弟,有王幼學、丁觀鵬、張為邦、班達里沙、八十、孫威風、葛曙、永泰、王儒學、于世烈等,他們是中國最早學油畫的人。 說到北京油畫,不能不說郎世寧,他歷仕康雍乾三朝,不僅會油畫,還自學了中國畫,他將中西技法融會一爐,加上門下弟子眾多,甚至在宮中形成了“新畫體”集團,成為東西美術交流的標志性人物。 不過,當時做宮廷畫師也并不輕松,每天清晨就要從東華門寓所步行進皇宮,7點必須報到,然后上班畫畫,一直畫到下午5點。房間方位不好,冬冷夏熱,工作條件很差。郎世寧的作品當時影響不大,因為他的中國畫是后學的,根基薄弱,筆力不足,當時的中國畫家對他頗不以為然。 利瑪竇當年的畫作早已散佚,但郎世寧的作品仍有部分留存,至于國人自己的油畫作品,應以《桐蔭仕女圖》最早,此畫技巧笨拙,也未署名,應為西洋畫師的弟子所做。以后郎世寧的弟子王幼學、丁觀鵬等,都有一些作品傳世,滿族畫家五德的紙本油彩山水畫,是這一時期中國畫家油畫作品的代表。 國人真正接受油畫,還是薛福成訪歐,寫了《巴黎觀油畫記》,此文傳誦一時,加上后來康有為的大力,才使油畫真正被大眾所接受。本文資料引自《北京志·美術志》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