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名華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國各地,她的最新榮譽是獲得2009年度美國國家藝術獎章,并在白宮接受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親自授勛。該獎章是表彰她作為建筑師、藝術家環保人士的卓著成就,這是美國官方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她——就是林瓔。華裔女建筑師林瓔(左)獲頒美國國家藝術獎章。圖為奧巴馬總統為她頒獎。和她那位著名的姑母林徽因一樣,林瓔有著姣好的外表和出色的才華。從小就展現出數學和藝術方面的天賦,在中學時期就是班上的尖子生。畢業后,被耶魯大學錄取,成為該校建筑學院學生,1981年獲學士學位,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0
她是一名華裔女性,她的作品遍布美國各地,她的最新榮譽是獲得2009年度美國國家藝術獎章,并在白宮接受了美國總統奧巴馬的親自授勛。該獎章是表彰她作為建筑師、藝術家環保人士的卓著成就,這是美國官方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她——就是林瓔。
華裔女建筑師林瓔(左)獲頒美國國家藝術獎章。圖為奧巴馬總統為她頒獎。
和她那位著名的姑母林徽因一樣,林瓔有著姣好的外表和出色的才華。
從小就展現出數學和藝術方面的天賦,在中學時期就是班上的尖子生。畢業后,被耶魯大學錄取,成為該校建筑學院學生,1981年獲學士學位,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0年,時年21歲的時林瓔因設計越戰紀念碑出名。
但和林徽因不同,林瓔并不熱愛交際,她大多時間在遠郊離群索居。她說,寧可在深夜和自己的貓一起工作,也不愿白天在辦公室里工作。作為世界級的工作室,她把規模控制在3-5 人,并堅持親自繪制設計圖紙,她認為“這很重要”。美國的記者說:“林瓔看起來,總像是一個上課即將遲到的羞怯女生”。林瓔的言行更容易讓人把她和東方人的勤奮、質樸聯系起來。林瓔的作品則普遍被認為融合了西方和東方的文化背景。
一戰成名:21歲設計越戰紀念碑
林瓔雖然性情淡泊,但是她充滿才華和曲折的人生卻開始得驚天動地。1980年秋天,美國國家建筑家學會為越戰紀念碑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設計方案。還在耶魯大學建筑系讀大四的林瓔,在大師云集的1421個設計方案中,以看似簡單卻蘊含了無限力量的設計作品脫穎而出。一個評委會委員說:她的作品很簡約,但是越看就越覺得它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是永恒的紀念碑。
當時的美國藝術界為她的天才之作所傾倒。在最后的決定會議上,林瓔以其獨有的倔犟和勇氣贏得勝利。林瓔一夜成名。曾經飽受爭議的越戰紀念碑,如今已成為美國華盛頓最吸引人的建筑物之一,每年都有400多萬人到此參觀。
緊接著,大量的榮譽和獎勵紛至沓來。現在的林瓔,是出色的建筑師,也是一個雕塑家;是耶魯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博士;被美國《生活雜志》評為20世紀最重要的“50位未來的領袖”;以壓倒性票數選為耶魯大學校董。
如果越戰紀念碑體現了無聲的奉獻精神,那么她之后的很多作品都是無聲卻自然的詩。林瓔說,雖然她生長在一個幾乎遺忘了中國傳統的環境里,但她卻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東方式的審美對她的影響。她說:“從學生時代起,我對東方建筑的興趣就遠勝于對歐洲建筑。”
林瓔的設計的方案是:黑色的,像兩面鏡子一樣的花崗巖墻體,像打開的書向兩面延伸。兩墻相交處從下面到地平面,約有3米高,底線逐漸向兩端升起,直到與地面相交。墻面上刻滿陣亡者的名字。林瓔說:“當你沿著斜坡而下,望著兩面黑得發光的墻體,猶如在閱讀一本敘述越南戰爭歷史的書。”
林瓔獨白
1980年秋,那年我和其它五名學生正打算做一個有關墓地建筑的作業,主要強調如何通過建筑形態來處理“死亡”這個主題。整個學期我們做了許多相關的設計,有一個同學,我忘了是誰,偶然發現了征集越戰紀念碑設計方案的海報,于是我們想,何不把它作為畢業設計呢?我們來到將要修建紀念碑的地點華盛頓。當我站在那里時,開始本能地想象著自己用小刀將地面立體切開并翻起成兩翼,一邊指向林肯紀念碑,另一邊指向華盛頓,上面還按順序刻著陣亡者的名字。這時有一位同學收到了紀念碑的設計手冊,其中明確規定紀念碑上必須刻有全部57000多名陣亡者的名字。于是我說:“太妙了!”將名字逐一鐫刻在黑色反光的地表上。正是這樣的一座紀念碑!
有差不多幾個月的時間我才突然明白過來,原來有不少的人都在反對。不僅因為這位越戰紀念碑的創作者不是退伍軍人,還因為她是一個亞裔。我曾問過一同工作的退伍軍人有關那些批評信的情況,的確有人責問過他們,說怎么能讓一個亞洲人設計紀念碑。
竣工的日子,甚至沒有人提林瓔的名字。但是時間證明了這個作品的偉大,當人們在紀念碑上找到自己朋友或親人的名字時,他們在懷念和憂傷中思考和反省生命的代價和死亡的原因。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只有堅守自己的心靈,作品才能感動世人,超越時代。1994年,反映林瓔這段事跡的紀錄片《林馬婭:堅定清晰的洞見 (Maya Lin: A Strong Clear Vision)》問世,并奪得第6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以下是林瓔部分作品
視覺藝術中心,哥倫布,OH,1993
女子桌
Women’s Table,1993
耶魯大學于1701年建校,約兩個世紀后,即1873年才開始接收女學生。這個雕塑通過一系列的歷史事實來紀念耶魯大學的女性。它是一座親人的紀念碑,黑色花崗巖底座上方懸挑出一張綠色花崗巖橢圓形噴泉桌,大小為3.048m ×4.42m,清水從它的邊緣滴落而下。橢圓桌上雕刻著數字,這些數字呈螺旋狀展開,記載著每年耶魯大學新生中的女生人數。數字從零開始,逐漸增加,直到現在,每年都會加刻上一個新的數字。
Wavefield
這是一家研究機構旁邊一小塊場地的設計,因為是航天機構,造發動機的,林瓔在查閱空氣動力學書籍時得到了這個圖形,一種波,非常有韻律。人可以進入這個場地,每一個波都像是一個座位,可以躺在上面。
Systematic Landscapes,2009
林瓔非常癡迷大地景觀,斯托金波場 Storm King Wavefield,這一大尺度的戶外雕塑標志著林瓔探索水波形狀系列作品的頂峰。波場是在一個占地約4.45hm2(11英 畝)的場所上,一件覆蓋面積達1.62hm2(4英畝)的大地藝術品。它展示了11 行用泥土和草地做成、高低起伏的波浪。波浪的高度從3.05m(10英尺)到 4.57m(15英尺)不等,相鄰行距約12.19m(40英尺)。這一作品是林瓔目前的 所有藝術裝置創作中尺度最大的。這個作品跟她的其他作品一樣,既有紀 念意義,也有親人性。當游客在雕塑中穿行時,會為雕塑的內里設計所吸 引,并以各自的方式與雕塑的形式和紋理進行對話。
Studio Artwork,2007
A Fold in the Field, 2013
林瓔用她的設計和藝術來呼吁人們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正如她所說,紀念碑的存在,是為了告訴下一代什么是意義,而不是“丟掉一些東西,又丟掉另一些東西。”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