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對大學體育聯賽的癡迷和瘋狂的程度總會讓很多中國人感到難以思議,如其中的籃球聯賽,傳說中美國有四分之一的人對NBA感興趣,而四分之三的人則對全美大學籃球聯賽更加關注。此話可能有些夸張,但象每年三月當美國大學體育總會(NCAA)的籃球聯賽進入季后賽時,很多體育頭版及美國式的新聞聯播都會給予非常高的關注。而太平洋10大聯盟(Pacific-10 Conference)則是NCAA屬下的其中一個體育聯盟。從名字可以知道,它靠近太平洋,所以其擁有的十支聯隊都是位于美國西部的大學,包括UCLA、斯坦福大學、南加州大學等。
美國人對大學體育聯賽的癡迷和瘋狂的程度總會讓很多中國人感到難以思議,如其中的籃球聯賽,傳說中美國有四分之一的人對NBA感興趣,而四分之三的人則對全美大學籃球聯賽更加關注。此話可能有些夸張,但象每年三月當美國大學體育總會(NCAA)的籃球聯賽進入季后賽時,很多體育頭版及美國式的新聞聯播都會給予非常高的關注。而太平洋10大聯盟(Pacific-10 Conference)則是NCAA屬下的其中一個體育聯盟。從名字可以知道,它靠近太平洋,所以其擁有的十支聯隊都是位于美國西部的大學,包括UCLA、斯坦福大學、南加州大學等。
美國大學聯賽之所以能夠吸引全國人民喜聞樂見,原因較多,如很多美國大學都是位于小城鎮,不象中國的大學都集中在大城市,這些小城鎮當地自身沒有什么體育聯賽,所以大學的體育聯賽總是能吸引當地居民及合家團來觀看,也算是一種精神文明建設了。二是美國的大學聯賽水平非常高,曾經有人諷刺中國的CBA象美國大學籃球聯賽的水平,說實話,如果中國的CBA能夠象美國大學籃球聯賽的水平,我倒認為是一種恭維。很多NBA一線明星,大多來自于這些大學聯賽(當然,NCAA下面不是只有籃球聯賽,還有在當地非常受歡迎的橄欖球、冰球等聯賽)。三是NCAA運作非常成熟,電視轉播、宣傳、贊助商的大手筆投入等,與正規的大聯賽沒有什么兩樣。
但還有一點,我認為或許也很重要的,那就是母校情結。美國人在觀看NBA也好大學聯賽也好都有這種情結,因為美國的體育明星大部分來自這些大學聯賽,所以這些日后成為大明星或者在奧運會拿金牌的運動員,如果你也在那個大學讀書,至少都很可能曾經打個照面的(“喂,你知道嗎?喬丹原來與我一起在北卡羅來納州大學一起讀書,我以前經常見到他,想不到這小子現在這么有錢”),他們的吶喊及關注都有著一個堅實的情感基礎,一種比地域更堅實的情感。而中國人沒有母校情結嗎?非也。而是說到運動員的培養上,我朝實行舉國體制,這種體制,其中一個負面就是割裂了普通群眾與一個運動員之間那種最直接的情感紐帶,它不是在普通學校里培養出來的,在他年齡非常小的時候,一不小心跑出了個百米11秒,被“相中”了,然后就去到體校省隊國家隊封閉訓練,他的成長沒有一個龐大的校友氛圍——而他們往往是在成名后才走進大學里接受再教育。所以我們對母校或者有很多懷念,但不會與一個運動員有關——除非你所說的母校僅指小學。
扯遠了,回到PAC-10最近更新的這個標志來,PAC-10的負責人Larry Scott 介紹了該新品牌的定位是由紐約的SME Branding品牌咨詢公司所制定,形象設計則是由位于波特蘭的Mutt設計公司負責。
下面摘自《體育畫報》(Sports Illustrated)的相關報道:
“SME的調查報告認為其目標觀眾主要是在東部及西部,PAC-10的形象必須能夠表達出西部海岸的這一特性,它需要提醒人們PAC-10所處的地方是一個創新者的家園,如Google,Nike,微軟及蘋果等都在該地。它能夠向人們傳達出PAC-10是全國一些最優秀的大學的重要基地,同時它還需要傳達出PAC-10曾經取得的很多勝利的光輝歲月。該聯盟已經獲得NCAA的388項比賽獲獎頭銜,遠多于排在第二位的十大聯盟(Big Ten Conference) 的150個獲獎。”
“當PAC-10對他們的品牌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他們需要一個形象去傳達它。他們希望擁有自己的一個金字品牌。所以他們開始與幾家設計公司聯系,并要求他們提交一些構思出來。而位于波特蘭的Mutt設計公司在近年來已經為耐克、可口可樂及喜力啤酒做過一些品牌的宣傳工作,它們在一個星期之內,就為PAC-10提出了超過100多個形象構思。其形象包括一些3D效果圖、組合使用及一些二維平面的標志展示。Scott被Mutt公司的激情所折服,于是今年一月份與Mutt簽訂了合同。”
在體育畫報網站上,還發布了一則新標志的宣傳短片視頻,挺激動人心的。
0
喜歡他,就推薦他上首頁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設計網(CNDESIGN)會員所發布展示的 “原創作品/文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任何商業用途均需聯系作者。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設計網